對我而言,跑步的益處,更多來自於心靈與創造力。創造力取決於行動,許多思想家與作家都如此證實。套用尼采所說:「不要相信坐著的時候產生出來的想法」; 村上春樹每天跑步一小時,維持三十多年,他寫道:「仔細傾聽身體真實感覺到的事,對於從事創作的人來說,真的是很重要的作業啊!」
這些年來,我清楚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全然喜歡跑步的人,否則不會了解跑步有多麽掙扎;我也曾經覺得跑步枯燥、時間過得緩慢,認為如果有任何感嘆時光飛逝、歲月如梭的人,建議可以去跑操場。但我感受到跑步能夠練習覺察,放鬆對當下的抗拒,使人知足、減少慾望,所以,我確認我需要跑步。我覺得這世界上「沒有無趣的事,只有不感興趣的人。」讓我帶你多暸解跑步,同時也向內探索,該如何練,才能更愛跑步多一點?
Young athletic woman leading a group of people running together through the city streetsmihailomilovanovic慢,是開始練跑的重點「跑步好喘,我討厭跑步!」這是最常聽到不喜歡跑步的理由了。跑步也許會讓許多人與學生時期被逼著跑操場的痛苦回憶產生連結,於是容易有「被處罰」、「又熱又喘」等負面印象。 想要解決這件事最根本的方法就是:慢慢跑。溫柔地對待自己,允許自己不追配速地輕鬆起跑;如果心率開始攀升,也要讓自己慢得下來。慢慢跑是有多慢呢?以下三種方式可以用來評估自己是不是「夠慢」:
1. RPE 運動自覺量表(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)在過程中要不斷地問自己:「目前身體的疲勞程度1-10分,有幾分累?」練習幫自己的運動強度打分數:1分 — 完全沒感覺,10分 — 是極度辛苦。初期讓自己維持在3-4分,輕鬆、中等的程度就可以。
2. 目標測試向自己提問:「以目前的速度,我能不能跑完設定的目標?」 目標的設定可以是距離,也可能是時間。這個測試法,適合各個階段的跑者,無論你是初跑者,甚或是菁英跑者,在輕鬆跑課表或週末LSD (Long-Slow Dictance) 都很適用,也相當必要。如果覺察到無法完成目標,就要誠實面對當下感受,主動放慢速度 ; 如果不主動放慢,就會被動變慢,也就是所謂的跑崩、爆掉。
3. 談話測試如果對於上述那些提問感受模擬兩可,請不要擔心,這很正常,多跑幾次,多測試幾回,身體會告訴你答案。談話測試能如實呈現當下,如果邊跑步能邊聊天,完整講出一串句子,代表目前的強度對你而言很輕鬆;如果上氣不接下氣,表示目前的強度太高了,必須主動讓自己慢下來。以上的練習,除了讓自己對跑步的印象翻轉到輕鬆不痛苦的狀態,也在學習覺察體感。統合自身的感覺與身體的實況,避免自我感覺良好,也不會低估自己的能力,這便是認識自己的實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