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乌拉圭也有自己的绝活——反击。他们队里有个叫努涅斯的小伙子,速度快得跟闪电似的。上个月打委内瑞拉,这小子带球从球场左边一路杀到右边,硬生生把球送进死角。要不是他,乌拉圭可能连三分都拿不到。但问题来了,光靠一个努涅斯哪够?现在乌拉圭进攻就像赌博,押宝式地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,这跟中国老太太买彩票有什么区别?
说到这里,咱们不得不提中国足球。最近国家体育总局刚发了个文件,说要改革青少年足球培养。文件里说要在全国建500个青训基地,还要把校园足球和职业俱乐部结合起来。这想法是好的,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不容易。就像咱们小区里那些足球兴趣班,孩子们周末跑来跑去的,真能练出个名堂?前些年有个轰动全国的"足球进校园",结果最后变成了拍照打卡活动,孩子们连球都没摸着几回。
不过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例子。在深圳,有几个学校把足球课编进了正式课表,每周保证两节足球课。更绝的是,他们还请了退役的球员当教练,孩子们现在放学都抢着去踢球。有家长说:"以前孩子放学就知道玩手机,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踢球。"这种模式要是能推广开来,中国足球说不定真有救。
再看看日本的做法,人家早把校园足球和职业俱乐部打通了。日本J联赛的很多球员,都是从高中联赛里挑出来的。就像咱们熟悉的久保建英,16岁就在西甲踢球了。反观咱们中国,很多有天赋的孩子,要么被家长以"耽误学习"为由拦着,要么被各种培训班占用了时间。前两天网上有个视频,十几个孩子穿着整齐的球服在绿茵场上训练,评论区炸开了锅:"这才叫真正的素质教育!""什么时候我孩子也能有这样的机会?"
说到归化球员,这事儿在足球圈里一直争议不断。有人觉得归化球员就像花钱买捷径,有人觉得这是快速提升实力的好办法。乌拉圭队里就有个归化来的后卫,人老实肯干,但技术实在不敢恭维。有次比赛,他抢断的时候直接把球铲到了自己门将脸上,气得门将破口大骂。这要放在咱们中国,估计得被骂上热搜。不过换个角度想,要是咱们能归化几个技术好的球员,说不定真能起点作用。就像英超的孙兴慜,人家韩国人归化得就挺成功。
不过归化这事也不能瞎搞。前几年咱们归化过几个外援前锋,结果场上踢得倒是卖力,但一到了国家队就水土不服。有球员连中文都说不利索,战术布置全靠手势比划。这哪能行?归化球员不光要有技术,还得能融入球队。就像当年贝克汉姆加盟曼联,人家不光球踢得好,还能带动全队士气。咱们得学学人家这本事,不能光看脸蛋和身价。
再说说训练方法。现在欧洲俱乐部都搞什么大数据分析,球员跑动距离、心率变化、传球成功率,全都用电脑记录。咱们中国有些俱乐部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,教练在场边扯着嗓子喊,球员跑得满头大汗也不知道问题在哪。前两天听说有个中超球队买了套高科技训练设备,结果因为没人会用,设备成了摆设。这就像买了智能手机却只用它打电话,暴殄天物啊!
不过也有让人高兴的变化。最近有支球队开始用VR技术训练,球员戴上头盔就能模拟各种比赛场景。有个前锋球员说:"以前总感觉训练和比赛是两码事,现在戴上这个设备,连对手的汗味都能闻到。"这话虽然夸张,但说明科技真的能改变训练方式。要是咱们能把这种技术推广到青训,孩子们从小就能接受最先进的训练,中国足球说不定真能弯道超车。
说到底,足球发展是个系统工程。巴西和乌拉圭的问题,说到底还是青训没跟上、战术没创新、球员没斗志。咱们中国足球要崛起,光靠喊口号不行,得真抓实干。就像盖房子,地基不打好,楼盖得再高也得塌。现在国家重视了,政策也有了,关键是要落实到位。别再让孩子们在水泥地上踢野球,别再让好苗子因为没钱进不了青训营,别再让归化球员成了花瓶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足球是圆的,什么结果都有可能。巴西能输给乌拉圭,乌拉圭也能输给委内瑞拉,这说明足球场上没有永远的强者。咱们中国足球现在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,摔跤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敢站起来。只要找准方向,脚踏实地,总有一天咱们也能在世界杯赛场上踢出自己的风采。毕竟,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国家队踢进世界杯呢?这不仅是足球的梦想,更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共同期盼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