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山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北角,为国家森林公园。虞山独峙于平原之间,因商王周太王次子,江南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,其主峰高300米,绵延6.5公里,由西向东,状如卧牛,南邻尚湖,东伸入城,古以“十里青山半入城,山南尚湖映如带”的诗句咏之。其南山险峻,以岩石为胜,北山平缓,以山涧著称,满山苍松翠柏名花珍禽,幽洞深涧,寺宇林立,加以名人墓葬分布于山麓之间,极具吸引力。
检票进去后就是一大广场,占地9990余平米,一面似城墙又像平台,正面墙上刻着“镇海台”,这里是城墙的起点。
广场中还有这样一个建筑,没有介绍,两侧有台阶可上,中间圆门紧闭。
广场中心地面有这样的图案,中间是城区地图,四周圆形图案中应该是城徽之类的城市标识。
首先我们登上了虞山城墙。
城墙位于半入城之虞山东坡。始建于西晋泰康四年。历代屡有修葺。元至正十六年,张士诚固建土城为砖城,腾山而筑,初具规模。明嘉靖三十四年,知县王鈇为拒倭寇入侵筹资重建,高二丈四尺,基宽8尺,雄伟秀丽,逶迤入城,蔚为壮观。素有“江南小长城”之称。
景区有镇海台、虞山门城楼、阜成门城楼等景点组成,全长100米。其中由古城西门侧傍山而建的地藏殿、五岳楼、大石山房组合山道构成的“西城城楼”景观。明朝时代就已列为“虞山十八景”之一,而辛峰亭和虞山门楼则组成了“新虞山十八景”之一的“辛峰城楼”。登楼极目四望,青山绿水,古城巷陌,尽收眼底,不亦快哉。
登上城墙,往西一走,就是镇海台顶上,地上石刻《筑镇海台记》:明嘉靖年间,重建城垣,因其西门称镇海门而得名。到20世纪中叶,城垣、城门全废。2004年常熟政府实施复建工程,于镇海门故址西侧筑镇海台,以见昔日城关雄伟风姿。
城垣上放有一门古炮
城墙上的排水系统
这是城墙上的音响系统
城墙的台阶并不是多陡
站在镇海台上看虞山城内城市风光
转头再看虞山,树木郁郁葱葱,层层叠叠,翠色欲流
临近的树木也不是多么的粗壮
按照景区指示标我们沿着城垣往东前行
城砖上刻有“虞山城砖”、“公元二00四”以及工匠名字,这和古代城砖是一样的方法,哈哈……是便于追责还是便于纪念?
这是我们经过的第一个休息点,城上楼阁,现为茶室,人们可以在这里喝茶休息,当然喝茶要花茶钱了。
城墙上的路灯是橘黄色的,三个一串,有点古代味道
往前走,城墙上景观基本如此,前面便是虞山门出口。我们到虞山门楼上面转了一圈,没有什么值得看的,建筑新,商业气息浓,再加上城墙太长,有些陡,我们不想爬了,听说这里可以区剑门景区,就在虞山门出口下去了。
在虞山门门洞往北是言子墓、仲雍遗迹、清权寺等景点
言子墓初建于西汉,经历代修建,才有现在的宏大规模。墓门面对北门大街,墓道延伸至半山腰。自下而上有三道牌坊,均有匾额柱联,这些匾额柱联有很高的历史价值,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半山甬路旁有以御碑亭,内置康熙御赐:“文开吴会”四个大字。
墓冢封土直径约3.5米,高1.6米,外设罗城、拜台及围墙,内竖明清墓碑各一,分别刻有“先贤子游言公墓”、“先贤言子墓”。
言子墓的墓主言子是孔子的弟子。他是常熟人,曾到鲁国就学于孔子,勤奋好学,以文学见长,学成南归,道启东南,被尊为“南方夫子”。
仲雍墓位于常熟市虞山东麓,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老古墓,距今约有3000余年历史,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仲雍墓墓门在山麓下,为乾隆年间所建,第一道牌坊刻“敕建先贤仲雍墓门”。
“清权祠”,大门紧闭,据旁边介绍,这里专祀仲雍。
第二道牌坊横额“南国友恭”,背刻“让国同心”
第三道牌坊横额为“先贤虞仲墓”,背刻“至德齐光”,这三道牌坊均建于乾隆年间。
主体仲雍墓,封土直径4.5米,高约2米,外设罗城和拜台,内竖三通碑刻。
墓穴的这三通墓碑,左侧的已经看不清楚,居中者上书“商逸民虞仲周公墓”,为明代遗物。
穿过虞山门城门洞就是剑门景区和维摩山庄。
在导向标识旁边有一块石碑,上刻“城垣遗址”,看看周围,应该就是这虞山门的旧址吧。
虞山门,明嘉靖年间,为抗御倭寇袭扰,以双面城砖砌筑,底部为花岗岩,是常熟古时七座城关之一。1993重修,城门高7米,上宽5.4米。
城门洞上“虞山门”三字为晚清著名政治家,同治、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的墨迹。
虞山城门外有一块“书卷士”石刻《童声颂法》,仔细一看,原来是宣传《宪法》的三字经啊,别说虞山人还真是别处心裁,宣传现在的内容居然用古典石刻的方式,和旅游景区的风格倒是如出一辙啊!
看这站牌,区剑门景区,沿途可以经过维摩山庄和桂香园,听说维摩山庄在虞山箬帽峰下,始建于宋隆兴年间,初名石屋维摩庵。淳熙时赐“显亲资福禅院”额,明宣德年间称维摩寺。清乾隆年间屈成霖建望海楼。1985年为恢复“虞山十八景”之“维摩旭日”,在维摩寺遗址上重修,易名维摩山庄。现在主要是以餐饮娱乐度假赏景为一体的服务项目。庄内景点也多为人造景观。桂花要八月才开放呢。所以我们直接坐车到了剑门景区。
剑门景区位于虞山锦峰之巅,海拔261米,以石景著称,相传吴王夫差在此试剑,将一石劈开,形成洞开一线的两扇石门。清康熙御题“烟岚高旷”和玉玺,镌刻在剑门巨石上,剑门下并有明清时期的名人石刻群。登临剑门山风开襟,视野广阔,湖泊纵横,阡陌交错,农舍处处,舟帆悠悠,尽收眼底。
景区内还有桂香园、拂水晴岩、瞿式耜墓、松风亭、藏海寺、报国院、长寿桥等景点。
一线天茶楼
剑阁,明代嘉靖年间监察御史,邑人钱籍所建。1934年曾在原址西建石亭一座,聊作点缀。1988年在原址重建,再现古剑阁雄姿。现剑阁为歇山顶上下两层建筑,各层均有长窗十八,半窗三十,上层设回廊,可登临俯望江南鱼米之乡的锦绣风光。
剑阁第一层中间的沙盘和虞山剑门景区的风景图
外柱对联为:“蜀阁称雄,佛掷陶家轮,剑北分来峰一角;尚湖绝代,人在水精域,镜中为照月千鬟。”此联以剑门比于四川的剑阁,说剑门是有人施展佛法从四川分来的奇景,真是奇思忽发,附丽增光也。内柱的对联是“绝壁剑开,伊阙羊肠应让险;重湖镜列,洞庭彭蠡合争奇。”是常熟籍大学者钱仲联自撰自书。
展柜中展示了《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》、王石谷的《画集》等
长在剑阁二楼回廊上,远眺尚湖风景
尚湖风景尽收眼底
剑阁的旁边就是剑阁茶楼
剑门奇石:位于虞山最高峰锦峰。此处峭壁石垒,天成巨崖,唯中间豁然开裂,状如刀劈。相传是吴王夫差在此试剑所劈。裂缝顶端,逼仄如门缝,窄处仅二尺煦,上有巨石交叉相叠,凌空欲坠而不坠,令人称奇。
我们顺着台阶慢慢下行,山势险峻,长约五百余米,笔直如鞭,古称“霸王鞭”。
既陡又狭,足下深谷幽险,举目怪石凌空,使人有蜀道难之感。“绝壁云扶将堕石”,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悬崖凌空的剑门奇景。
常熟市人民政府1991年勒石于此,上刻“剑门关”
站在剑门脚下转头再看尚湖,就比在山顶清楚多了
在剑门左右峭壁及磴道两旁的巨石上,镌有康熙御笔“烟岚高旷”及各方名人所题的明清摩崖石刻十余处,斧凿刀削,苍劲古朴,突兀眼前,可圈可点。
摩崖石刻:“奇观”(绿色)太高了,拉过镜头也不过如此大小
摩崖石刻:“剑门”(蓝色)
摩崖石刻:“烟岚高旷”和“观止”,前者为康熙御笔,后者是南苑小谷所书
石刻:“云门关”
摩崖石刻:“仰止”
这块石刻密密麻麻,但看不清楚
剑门陈延思题记的一首诗,乃道光年间的石刻。
这块石刻内容上与吴王归来有关。
这是常熟一老翁写的诗,赞美虞山尚湖的美景。
三生石:三石相叠,合力托起将坠巨石,成为险谲奇观,人称“三生石”。传说农历三月三,从三生石下穿过,就能看到自己的前生、今生和来世。
再往北走,看见一个天然洞穴,里面应该曾经供奉什么小佛像,现在分辨不出来什么了。
进入“洞天福地”,转了一圈,没看出什么美景,只有白色房子、亭子和门洞
门洞内梁上挂着“洞天福地”的横额
原路返回,来到剑门奇石,继续往南走,有看到了一处石刻。
“去思石”,大明万历年间的摩崖石刻。
拂水晴岩,“虞山十八景”之一,在虞山最高峰锦峰南侧。盐商有“长寿”和“香花”两座呈丁字形飞架山涧之上。桥下两崖中豁,成陡峭深谷。雨后涧水泻成悬瀑,若遇东南风,水自倒卷而起,如万斛珍珠凌空飘洒,即使晴日,行至桥上,仍有细雨蒙面的感觉,故称“拂水晴岩”。
往回走,我们来到了香花桥。
香花桥位于苏州常熟市虞山西岭(俗称祖师山)海藏寺前,跨拂水岩,旧为报园禅院前石桥。香花桥为单孔石拱桥,始建于明代,清光绪年间重修,花岗石砌筑路,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。东西明柱分镌:“弓影腾空流通万壑,花名独表香透重门。”
过香花桥就来到了藏海寺。
藏海寺,位于虞山拂水岩之上,为常熟地势最高的佛教圣地。宋代原为觉海庵,明代称“拂水东庵”,清顺治时更为今名。寺内有大雄宝殿、大悲殿,金碧辉煌。东园池廊花木,引人入胜。沈周、钱谦益、郑成功、康有为、于右任等历代名流,皆有题咏于此。
寺既在山之巅,何称“藏海”?若非佛门中人,恐怕大多不甚了解。连《虞山藏海寺志》也未有说明。幸好寺内存有国学大师钱仲联撰《重建藏海寺碑记》,可释疑:“藏海者,莲花藏庄严世界海,最上风轮名胜藏,持一切香水海,彼香水海中,有大莲华,名香憧光明庄严,持此莲华藏庄严世界海”。也缘于此说,所以藏海寺大殿称“普光明殿”,而不称“大雄宝殿”。
藏海寺名闻江南,并成为至今仍长盛不衰的朝山进香“报娘恩”民间宗教活动之一。
据说,清初,被信奉佛教并一度出家为僧的顺治皇帝尊为“大觉普济能仁国师”的高僧通琇,由京返乡(江阴)途中来游虞山,深为拂水东庵内外的“人杰地灵”所吸引,遂应请主持庵务。后其母亡故,通琇和尚经皇帝恩准并施金,将母葬于庵内大悲殿之后,建报恩草堂大慈大人墓塔,又由吏部尚书金之俊为题谒勒石。通琇和尚善待老母始终的事迹,为时人敬仰,树为楷模。
藏海寺向西一墙之隔为报国院,是虞山唯一的道教场所。自清代乾隆年间,即已寺院合并,统一管理。这种来自西域之佛和出自本土之神的和谐相处、佛道合一的局面,为我国众多寺院所少见。
报国院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,原称真武庙。庙内供奉的真武帝君,又称玄武,两边站立的是赵公明、岳飞、温谅、马华光四大元帅,左右殿柱更有追溯报国院历史和描摹报国院内外风光的楹联:“灵殿溯明清,德被严相堂前,庶民仰止;洞天揽吴越,风回尚父湖畔,尘世肃然”。玄武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大神,与主东的青龙、主南的白虎、主西的朱雀,同为道教中的四方之神。真武帝君,民间亦称真武祖师。爱神及山,真武庙所在的山头,也被民间称为“祖师山”,一直流传至今。报国院正中供奉真武神像。
真武庙改称报国院是在明代嘉靖年间。其时,常熟历史上出国的九位宰相之一的严讷,得到世宗皇帝御赐的泥金彩绘斗姥像及真武像各一轴。处事谨慎的严讷不敢把皇帝御赐的神像供于私家独享,就在真武庙基础上建报国院,供奉御赐的神像,表示感谢皇恩之意,亦方便百姓信徒顶礼膜拜。
出报国寺就是长寿桥
桥上有石刻“长寿桥”,还是正红色,挺喜庆的,人们纷纷拍照,图个吉祥。
长寿桥旁边就是长寿茶室
往前走,碰到了一个本地人,也许是一时的缘分,我们居然跟着他往宝岩景区走去,而且边走边谈,这个人给我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。
看,这块石头多有意思,像是用小小的扳指顶着一块巨石,叫小剑门。
松风亭是剑门景区的最后一个景点。松风亭居于峰巅岩顶,为四方石亭。亭额由著名画家朱屺瞻书。亭柱有著名书画家谢稚柳书写的楹联:“巨阙奔云东走,晴岩拂水西回。”此联形象地描述了于此看到的“拂水晴岩”奇景。
到宝岩景区沿途有景点钱昕轩、天书壁、望鸿墩、望湖亭等景点。
钱昕轩,据说是为了愐怀明代官员钱昕的清廉高风,在山顶平段以古朴简约风格定位建造的。
远远望去,树影掩映中的望湖亭,顾名思义,望湖亭就是观赏尚湖景色最好的景亭。
望湖亭内横匾“游目骋怀”
冒着掉下去的危险拍到的“望湖亭”的名字。
站在望湖亭上观尚湖景色,虽然天灰蒙蒙的,但下面的楼房还是很清晰的
看,远近结合拍到的山湖景色不错吧
这个角度更好,远景近景相宜,植被郁郁葱葱,水道蜿蜒伸向尚湖。
从望湖亭上下来回望望湖亭。
顺着指示标识往回走,去看看天书
这段石刻文字是一首诗,“仙风道骨声……”
“悟”道石:好大的“悟”字哟,有灵性的人应该可以悟出点儿什么吧……
所谓的天书壁就是这样子的,我还以为是天然形成的像书一样石头呢。
石刻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。”
这段石刻看不大懂,最后几个字是“传姜尚六韬也”。
路上的这组石头很有意思,像蛙。
这也是摩崖石刻:“人不磨才不出,锋太露则易折,浑浑穆穆乃明哲。”
看剑门景区和磨盘石镜是回去的方向,问问那个本地人,他说没什么好看的,就是些石头,我们也就跟着他下山了,去宝岩景区。
周虎亭:据说是纪念南宋常熟籍武状员周虎而建造的亭子。
亭子里的亭额“周虎亭”
亭子旁边有石刻,介绍的是周虎的生平事迹。
我们跟着去宝岩寺方向走
石刻:“剑道”
“剑道”是连接剑门和宝岩两个景区的石阶步道,全长1.2公里,宽1.5—1.8米,高差190米,剑道沿途有周虎亭、磨盘石镜、望湖亭、拂水晴岩等景点及摩崖石刻艺术,是虞山的一道新的风景线。
看完这段介绍我才明白这是刚才我们跟着当地人走过的山路,这里是起点,我们走反了,哈哈……好在景点没怎么落下。
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竹海:宝岩竹海位于虞山南麓宝岩湾的苍山翠谷之中,是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景观最丰富的自然生态园。
园内林壑清幽,茶果飘香,空气清新,负氧离子含量极高,是天然的健康养生之地。
走了一段路,我们在路旁休息,戴帽子的男人就是那个好心的常熟人。
他们说着话,我发现这有一组石雕,像这个石葫芦上刻着胎儿在母体十个月中,妈妈的注意事项和宝宝的发育过程。
一对恋人正在孕育新的生活
这些石雕形象地叙述了胎儿的不同发育时期
看看,这个是胎儿多漂亮、多静谧啊!
这个小孩还顽皮呀!
这座铁桥叫个个桥,是2003年新建的。
竹林中还挂着许多牌子,介绍虞山景色、传说等相关内容。
仔细观察,这里的竹子品种很多。有紫竹、凤尾竹、湘妃竹、方竹、罗汉竹、慈孝竹、金镶玉竹……
看这厚厚的竹叶,踩上去有种“沙沙”的声音,仿佛到了秋天的森林。
高大的毛竹,遮天蔽日。
竹林中的小竹屋,主人正在精心地经营着。
这边的竹亭里有几个人在用餐。
竹篱笆的造型圆润,别致,蜿蜒向前延伸。
竹林里的生活多么惬意啊,不冷不热,静谧安闲,沐浴氧吧,健康快活。
竹林中还有一大片水域,据说通往尚湖。
还有一些游艇在水上行进,远处必然是个小码头,还有一些水上娱乐项目。
宝岩寺,江南名寺,始建于南朝亮天监年间,初名延福禅院。五代十国时期,高僧希辩复兴禅院,吴越国王钱俶(chu)施金五百两,造佛塔于院内,北宋端淳化三年,宋太宗诏赐《急就章》《逍遥咏》《太平剩惠方》等御制经卷入寺。天禧年间,宋真宗赐额“宝岩禅院”。天圣年间,宋仁宗特此铜铸之天齐仁圣帝像于禅院供奉。明清以来禅院屡有兴废。1999年重建。古刹新姿,更显光辉。现隐身于山湾深处的宝岩寺,既是四方信徒进香朝拜的宗教圣地,也是宾客游人探幽悟道的所在。
宝岩寺和其它寺庙的布局一样一样的,包括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佛堂、卧佛殿、观音殿、弥勒殿、药师殿、藏经阁、财神殿等。
山门中的神仙
寺院中的古树:香樟树
天王殿,也是无上法门殿
天王殿中的主佛:弥勒佛
两边是四大天王:东方持国天王、南方增长天王
两边是四大天王:西方广目天王、北方多闻天王,他们的寓意是“风调雨顺”
弥勒佛的背面供奉的是韦陀,它保护着寺庙的安全
这是天王殿的另一面“护法正觉” 楹联“一杵威神可畏人无邪念自能降魔;三洲感应难思汝有志修我必护法。”说的就是韦陀。
墙壁上刻的是经卷
大雄宝殿,也叫普光明殿
大雄宝殿中间的主神:释迦摩尼
释迦摩尼塑像的两边还分别供奉着两尊菩萨
普济众生,应该是观音菩萨
无论那尊菩萨,贡品都差不多。
大雄宝殿两面供奉的是十八罗汉
殿内右前方高高悬起一面鼓
右边挂着一口钟
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楼,也是正大光明殿、琉璃世界殿。
寺中的部分建筑在维修
财神殿
殿内主供的财神像个白面书生,是商朝丞相比干,俗称文财神。
旁边的武财神:关羽
旁边有座木桥,一面是过关桥,
另一面是智慧桥
另一面也有同样的桥,一面是聪明桥
另一面是平安桥
这里的鼓是放在木架子上的
据说,用硬币砸到了铜钱中间的小钟,就能发大财
这座偏殿锁着呢
卧佛殿,也叫自在殿
卧佛殿进门可以看见许多这样的“鱼”吊在房梁上
卧佛,真是雍容华贵
念佛堂,是平时僧人们学习礼佛的地方。
里面是四面佛
殿外墙上功德碑。
米勒宝殿
里面供奉的是多样的弥勒佛
东面是祖师台
西面是三圣台
侧面有许多信徒们供奉的小佛像
离开宝山寺,那个本地老弟还在等着我们,我们心里有点儿小小的感动。随着他往景区外面走,路过虞山生态科普馆。这里包括一些科普知识和盆景展示。
盆景后面就是虞山生态科普馆。
馆身采用唐山机车车辆厂制造的第1188辆上游型机车。馆内陈列、孔雀、金钱豹、鳄鱼、蟒蛇等百余种国家级动物保护标本,讲述生命的起源、进化和生态恶化引起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动物图片,给人们以启迪、警示和教育。
虞山盆景是苏派盆景发祥地之一,栽培史可追溯到唐代。传统典型造型为“六台三托一结顶”,俗称“十全十美”,古雅拙朴、老而弥健。
现园内保存百年以上的三角枫、金钱松等古桩盆景,造型完整,极为珍贵。
大致了解了一下虞山文化以后,我们就跟着本地老弟出来景区,在路边坐公交到西门回家,因为我们的车在西门。真的感谢这个本地兄弟,要不我们怎么也要原路返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