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)善知识问答:世间与出世间中的八正道

你既拥有了前面出世间的正见和正念,又有了和世间善法同步的思维模式,这样你才是一个好菩萨,你就是不和世间人另类的一个菩萨。还有出世间的正思维有哪些?

大众:观行无常,观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思维怎样出世间,生灭、离欲是为寂静法。

居士:我看我们师兄们对出世间的法义都是这样通达,都是对出世间的法义说起来头头是道,还是出世间的说得多,大概都是无量世修行的缘故。我们如何达到出世间的正思维?

大众:四念处: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,思维这些法,日常生活中去观行。

居士:我们都是无量世修行,这些都是家里事,家里话比较容易。只要我们与出离法相应的,念佛法门也好,四念处法也好,什么法也好。只要我们去思维整理,只要这是一个出世间的法。那么对前面所讲的世间正知正见以及出世间的法则都要不断的思维。

A师兄前面说的是对世间法的正见正念进行思维。但是我们这里讲的,就是前面所念的这些法则,你所念的那些法,你不能仅仅这样念,念佛念法念僧,我念佛法僧就用嘴巴念。

也不去思维,你的慧是不能增上的,你有念头,你不去思维,你是不能理解,不能运用的,所以说思维就是要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。之后就简单了,通过前面的整理之后,再来讲正语。世间正语和出世间正语有哪些?

大众: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。

居士:好,不恶口两舌绮语。还有没有?可能A师兄回答的太标准太全面了。基本上包括了。世间的正语,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,基本上就在这个范围之内。这个是世间的正语。就是B师兄前面所说的十善。我们简单整理一下。

如果不整理,你前面讲的把后面的讲完了,到后面他们问你的时候,你前面把后面的讲完了,讲到后面就讲不下去了,讲的内容不可能有重叠的。世间的正语就是这些,然后出世间的正语呢?

大众:不能未证证言,不能妄语,不能大妄语,

居士:然后还有?

大众:如实语。

居士:出世间人要讲如实语。还有呢?我们的要求应该比别人高,我们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还不够,还要讲一些什么话?

大众:世间正语。

居士:世间正语A师兄说的很全面了,然后出世间的正语还有什么?

大众:法布施。

居士:随喜赞叹!随喜赞叹!

大众:老师们都是出世间正语。

居士:只要你在法布施,你的语言就是出世间的。因为随便是声闻法,缘觉法和菩提法,这些法布施给别人,都是让别人能出离世间。

这叫出世间的正语。那么我们现在修学佛法,我们世间正语对我们来说是很简单,我们还得出世间正语,那么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应该如何?我们与人交流的时候,有一点你要注意,你不能跟该讲世间正语的人。

讲法布施。该讲法布施的人,你讲世间正语,不能颠倒过来,要观察因缘。

与人相处以及交流的时候,至少是要有世间的正语。不管如何,这个人我没办法度化,他也不信受佛法,那怎么办?至少要有世间正语和他交流。如果这个人有缘分、有因缘的话,我们最好是用出世间的正语。再下一个正命,那么世间的正命是什么?

大众:用正当的职业养活自己。

居士:对,正当的职业,不能邪命。C师兄说说看,什么是邪命?

大众:不能邪命而活就是不能以杀盗淫妄酒而谋生。不能从事算命、看相、火化。

居士:不要去算命、火化,不能以这些来谋生,不能做小偷来谋生,不能以做妓女来谋生,不能去杀猪来谋生。这些不能谋生也叫世间正命。还有没有谁?

大众:那些以鬼上身的,以此来赚钱,算不算?

居士:这个也不算正命。对于世间的正命,我们是要探讨一下,大家是要交流一下哪些事情属于不正命的?

大众:酿酒算不算?

居士:前面已经讲了不能以“杀盗淫妄酒”来谋生。

大众:赌博。

居士:不要去开棋牌社,不能赌博,不能以这些来谋生。

大众:不能贩毒、走私,违法的事情不能做。

居士:这个我们也要说出来。说出来以后,我们就能知道的哪些是不能做的。你说过了之后,你就会明白,告诉别人的时候,可以讲清楚不能邪命而活,这叫世间的正命。那么我们出世间的正命呢?

大众:行菩萨道,断我见,获得法身慧命。

居士:断我见,获得法身慧命,是出世间的。这个是出离世间的正命。

大众:断我见、明心见性、开悟。

居士:这个前面的师兄已说过,出世间的正命还有哪些?

大众:印书流通经典。

居士:也是的,这个是养活自己法身慧命的。正命,我们出世间的是什么命?

大众:累积正法的资粮。

居士:这些都是正命。

大众:断除贪嗔痴供养自己的道业。

居士:这些都是。这样探讨之后,我们大家都会对“八正道”有了解。我们从世间和出世间两方面分开来讲,你就更能明白出世间和世间关于“八正道”概念的分歧。因为我们这样探讨,以为不邪命而活就是出世间的“八正道”,实际上,我们很多人以世间的“八正道”以为是出世间的“八正道”。如果这样探讨,你们就会这样认为。

实际上“八正道”是有两个方面的,我们没有这样探讨过,都会以世间的“八正道”认为是出世间的。但其实出世间的“八正道”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。那世间的“八正道”是在我们行出世间“八正道”的时候附带的。还有正精进。

什么叫世间的正精进?“精进”我们提出了很多次,上一次我们提出五种“精进”,五种“精进”我们都已经详细分析过了,现在我们已经研究过各种“精进”的不同含义,已经说过了“精进”有多种。

大众:四正勤,已生善法令其生。

居士:这个你们认为是世间“精进”还是出世间“精进”?

大众:出世间的,好像是出世间的。

居士:我们今天讲的“八正道”的难度比以前要难得多,因为今天讲的是世间和出世间,如果一个弄不清楚,那么另一个也没办法回答。先谈世间“正精进”。

大众:其实都已经成为一个惯性,基于前面的世间的正见、正念、正思维,我们做事情,是因为以前有了这样的知识,有了这样的观念,又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,我们又这样努力去做。那么这就是“正精进”,依于前面的一个惯性,努力在生活当中去实施,去进行。

大众:我觉得世间的“精进”,福德的积累就是世间的“精进”,功德的积累就是出世间的“精进”。

居士:福德的积累就是世间的“精进”,功德的积累就是出世间的“精进”,这个回答好不好?

大众:好!

居士:我们继续探讨,这样探讨学习的内容就活了,我们不要按照书本的语言施舍来探讨。刚才这个师兄回答就相当不错。因为功德能让我们出离世间,福德能够让我们在世间显现好的福报。

大众:我觉得“四正勤”的话,其实包括了世间的“正精进”和出世间的“正精进”,因为从善法和恶法的角度来讲,它有世间善法,也有出世间善法,那么“四正勤”应该是出世间的善法。

居士:我们来探讨一下“四正勤”,“已生恶令永断,未生恶令不生,已生善令增长,未生善令得生”。就这个“正精进”应该是属于世间还是出世间的?这个是属于世间的。

大众: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

居士:这是有为法,所以这个是世间的。我们确定下来才可以继续探讨什么是出世间的“正精进”。请C师兄先来。

大众:出世间的“精进”,能时时反观自己的身口意行是否清净。

居士:这个和前面讲的是一样的,是世间的。

大众:明心、断我见。“我”依如来藏,不断转依如来藏朝这个方向去精进。

居士:依止于“无我”的智慧,依止于“明心”的智慧,不断的转依如来藏,看这个回答好不好?随喜赞叹!

大众: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,精进地次第增上。

居士:五十二个阶位,一一次地增上。五十二个阶位不算出世间的。因为五十二个阶位还有十行位。七住位以前不能算是出世间的“精进”。七住位以后依止于如来藏,转依如来藏成功之后,一路精进是“正精进”。佛对阿那律尊者说,就像我们前面讲的,没有断的恶法一定要断,已经断的恶法不能长,没有生的善法要令生,已经生的善法要令长,是名世间“正精进”。

因为这样,你才能完全成为一个世间的清净的人。你这个人,善法在前,恶法都没有了。慢慢的,你这个人对世界来说,你就是一个精进之人,就会成为一个世间的圣贤之人。实际上,依止于“无我”的和“明心”的这个道理,心不放逸,你的心就是说无间断的、心心念念的在这个智慧上不脱离开,这才叫出世间“正精进”。

比如说,我们刚刚前面在讲,天也空、地也空,一切都空的。这个时候我旁边上有个人说“放屁”,马上就不空了,立马就火了。这个“空”的念头是对的。我们刚刚对别人说“一切法都梦幻泡影”,一切都是假的了。

上来一个人说“你这是放屁了”,你立马就火起来。这个是为什么呢?因为你的心念,与你讲的“空”法,你不能精进的联系在一起。那么当我们未来通过四加行,四念处观的观行,你就会有“无我”的智慧生起来。或者说你心明了,你见到了真如,你见到了如来藏,你能够依止于所看到的法而能无间断的精进吗?这个是极难的,因为我们过去无量世的这个顺流惯性、习性,我们的思维模式都是按照世间法在顺流。

如果说你在拜佛的时候,或者在打坐的时候,在一切时,有那么一刹那相应到那一个智慧,你是否能精进起来?你是否能把你的习气,把你的五蕴的、你的思维的模式紧密的跟牢这个智慧?所以说这个是出世间的“正精进”。

因为只要“跟牢这个智慧”,所有的思维模式按照所证的内涵去运作,也就是说转依如来藏,也是我们通常讲的一行三昧。你要一行三昧的,这叫正命。你要依止于什么?就是所讲的空、无相、无求,依止于这个所证的三昧而去行。不管你是声闻三昧,还是解脱道三昧,还是菩提道三昧,空无相无求,空无愿无求,依止于这个三昧而行就是出世间的“精进”。

那越是依止于一行三昧而行,你出离世间的速度就越快。你精进速度的快慢与解脱的快慢有直接相关。你想要“竭尽其有、穷尽苦边”,可能这一辈子就能穷尽苦边,也许可能一生、两生、三生……要穷尽苦边,看你出世间的精进与否。这样就清楚了,大家互相参与讨论。

大众:然后我们再来讨论——正定。世间的正定是什么?世间定要以世间的善法为基础。首先你要定住在前面讲的正思维,不能邪念,正确的思维中,还是依止于前面所说的正念。

居士:还有其他师兄。

大众:定是决定不变的意思。那么反观我自己,依止于前面所讲的正念,其实有时候,我会心心念念这样去想,偶然也会这样去做,但是还会有很多的不正的思维,不正的观念而产生。依于世间正见,心而不得决定。

大众:世间正定是不是少欲知足,慢慢的要断离欲界爱,世间爱。

大众:慢慢不受贪嗔痴所牵引而造种种业。

大众:四禅八定。

居士:四种禅、八种定。四禅八定是属于世间上的正定。如果说你学四禅八定走火入魔了,偏了,变得神神怪怪,这就不是世间定,你这个就是邪定。四禅就是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是四种禅,是色界的四禅,无色界的四种定,合起来八种定。

这一个是属于世间的,它不是色界。但是欲界的定的不能算定,或者说九次第定或者加上灭尽定,但是灭尽定不算了,这里面灭尽定都算进去的话,我们后面就没办法讲了。四禅八定,是属于世间的定的一个法则。那么出世间的定,出世间的正定呢?

大众:能依着无我以及真如的真我,心得决定。

大众:无相忆佛,净念相继。

大众:以无我的智慧而修四禅八定,明心以后所修的四禅八定。

居士:以无我慧而修的四禅八定,依止于明心而修的四禅八定。这个定是因为修行人依止这个出世间法的缘故,所以这个定也变成出世间定。四禅八定本来是世间定,但依止于出离世间法而来修学,也可以说这是出世间的定,这叫方便说,只能说是方便说。

大众:以第八识这个法界定为依止。

居士:以第八识的法界定为依止。第八识的法界定本来就是出世间定。第八识具有不变的形状,恒常不变,它的体性就是出世间,所以这也称为出世间定。还有呢?

大众: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心得决定。

居士:嗯,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心得决定。

大众:成佛。

居士:成佛不光要有定,成佛还要有很多的相应的福慧,还有一个定叫灭尽定。灭尽定是一个出世间的定。依止于如来藏心得决定,这个定本身就是出世间。声闻、解脱道的定,灭尽定,是出世间的定,如来藏这个定是出世间的定。这两个都是出世间的定。现在,我们再来讲正业,什么叫世间正业?

大众:世间正确的身语意业,身三口四意三。

居士:这个是十善业。十善业是属于世间的正业,那么出世间的正业呢?

大众:修学佛法。

居士:修学佛法肯定是出世间的正业。

大众:以解脱和成佛所行的善业。

居士:嗯,以解脱和成佛所行的善业。

大众:以无我的智慧所造的业。

居士:以无我的正念,杀了人了,反正也是无我的,杀人也是影像,从侧面说这位师兄的回答不对。

大众:自度度他,自利利他。

大众:以远离烦恼诸苦、远离愚昧无知、远离生死轮回。

居士:十善业是属于世间的正业。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出世间的“自度度他,自利利他”这些业。

大众:修学圆满。

居士:修学圆满是佛,已经没有业了。自利利他的业是菩萨的事业,自觉觉他是菩萨的事业,这当然是出世间的。还有呢?为什么要把这个正业放在最后面,是有道理的。

大众:还有护持正法。

居士:护持正法是属于方便说的出世间的正业。

大众:破邪显正算不算的?

居士:破邪显正也是方便说的出世间的正业。

大众:四摄六度。

居士:四摄六度肯定是属于出世间的正业。四摄是施设于世间的正语上面的。

大众:弘扬如来藏。

居士:好的,这个肯定是出世间的。我们讲到出世间的事情,师兄们都能讲的八九不离十,再讲世间的时候好像就不太相应。这些师兄的正思维还是要增加,“忠义孝礼义廉耻”这些世间的正念还得增上。

不然,我们这一边上去了,那一边落下。为什么要把这个正业放在最后面?八正道本身就是正行。行八正道才是出世间的。前面的七个出世间的正道,你必须去实施。

我们今天这样讲了之后,只能算探讨、交流八正道,但是你不能算是行,造作八正道的业,你回家以后依止于前面七个出世间的正道而去造作你的行为,你就形成了道业。

我们为什么叫道业?说过了吗?小孩子读书做的作业叫学业,农民老百姓从事的叫农业,商人做生意就是商业,做生意的人,他说他是商业行为,我们讲现在有的寺庙是商业化的行为,但实际上寺庙应该是怎么样的行为?

应该是行道业的地方。但是弄错了,道业和商业弄错了,某些寺庙做了商业,道业怎么办?他们不从事道业,我们来从事道业,让他们从事商业。

实际上我们应该从事商业的,他们应该从事道业的。现在颠倒过来了,本来应该从事商业的人来从事道业,本来应该从事道业的人却在从事商业。所以你在生活中把前面的七个业,七个出世间的业完成了,那么我们就叫道业。道业能够让我们出离世间,能够让我们取证解脱果。

当年佛快灭度的时候,有个120岁的拔须长者,是一个修学很好的外道,他就问:世尊,他说大家都说我的法是至高无上的,凭什么你也说你的法至高无上?

佛说:我不说我的法是至高无上,你的法是至高无上的。我这样说,若这个僧团里有四沙门果,那么这个法一定是解脱的。四沙门果就是须陀洹果,斯陀含果,阿那含果,阿罗汉果。

如果僧团里没有这四个果,那么就不能说他的法能够让人获得解脱,其他的僧团里没有没有这四个果。我们这个僧团里有这四个果。只有这个团体里有八正道法的,那么这个团体里必定有四沙门果。若是这个团体里没有八正道法,这个团体一定不会有四沙门果,因为四沙门果皆因修学八正道而来。

因为此是道业,你想成道吗?比如说,我们经常说某某人是得道高僧,某某人宣称自己得道了。那得道了,你问他,你是行持道业而得道的还是行持什么而得道?

你行什么业说你得道,他告诉你一大堆,单单就没有说到道业。那么不行道业岂能得道?所以我们也天天喊着说我们要解脱,我们要如何解脱,解脱是道果。你不修学道业能得道果吗?不能得。

所以就是说持八正道,有的时候又叫八圣道,是八种圣人所行之道,这八种是圣人所行之道,才叫八圣道。因为能通向圣人的这一个范围的缘故,你通过修学八正道一定能得到圣人的果报,你就会成为圣人,所以叫八圣道。通向八个正确之道,能够得到解脱果,这叫八正道。

附注:

正道最初是释迦摩尼佛针对婆娑门教、耆那教的苦行主义和六师的享乐主义而提出的修行方法。

在他看来,苦行主义是对自我施加折磨,不会带来什么收效,而享乐主义沉迷于寻欢作乐的生活,更会通向毁灭之路。就此,他提出了不苦不乐的中道,就是八正道,

原始佛教十分重视这种不苦不乐的八正道修行方法,并将其列为道谛的具体内容。在佛教教义中,八正道就好像是盘旋直上的八个阶梯,沿着阶梯我们就可以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[咨询]出师有必要40小时吗奖励高吗
推荐数学软件Geogebr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