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1年黄家驹59岁冥诞之际,Beyond乐队的兄弟情却显得格外冷清,仅有的王者声音来自叶世荣,其他成员黄贯中和黄家强却保持沉默。这一切让人不禁思索,这30年来,这出令人心碎的兄弟情为何在风华绝代的岁月中变得岌岌可危?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在世时,已经埋下了不可忽视的裂痕。
从1991年及其以后多年的乐队发展来看,黄家驹作为主力创作人,约80%的作品均由其单独完成,这一数据在乐迷中并不陌生。但更令人惊讶的是,日本的纪录片也揭示了成员间在创作参与度上存在显著差异,黄家驹的沉浸创作让同行的成员看上去利用光环,这种光环效应也随之引发了各自的心理失衡。
除了这些背景,经济收入上的不均分配也是导致兄弟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。被称为“商业博弈”的收入模式,逐渐显现出裂痕的征兆。以披头士和西城男孩等组合为例,因经济因素导致的解散几乎是乐坛的共识,Beyond难逃此法则。在黄贯中于1999年曝光的手写账单中,可以看到,那一年乐队的收入分配情况已然令人堪忧,每个成员的付出并未能得到相应的回报。但最终仍旧需要按人头均分,这种不平衡感让成员间的关系更加复杂。
在黄家驹生前,成员们的单飞尝试后续可见一斑。1989年后的数年内,黄家驹接拍了电影《笼民》,而黄贯中则涉足了电影《老豆唔怕多》,甚至黄家强还积累了商演积累,包括著名的可口可乐广告。这些举措不仅显示了他们个人对艺术的追求,更暗示了独立发展的强烈愿望。
这样的变化并未掩盖黄家驹的灵魂地位。事实上,即便在乐队的高峰期,各个成员的个人思想以及发展需求便开始分道扬镳。黄家驹的一句“去做属于我自己的音乐”,不禁让人联想到他内心的挣扎与不安。对此,乐迷们或许会有所期待,但生活的残酷与现实的打击令人意外。他的突然离世仿佛成了矛盾的催化剂,促使了兄弟间的冲突浮出水面。每一次社交媒体的争吵,都在向外界揭示当年乐队的裂痕。
Beyond在香港流行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,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的评论指出,黄家驹的骤然离世使得伴随其光芒的Beyond不再辉煌。2011年,Beyond的影像总汇画面展现出兄弟们在台上沐浴掌声的情景,而如今,这样的场景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回忆。如今,三位成员各自的发展步履维艰。
其实,Beyond的解散并不是偶然,而是经济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个人希望追求独立与成就感的积累所致。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最终导致了这场粉墨登场的告别。时至今日,Beyond的兄弟情虽已被割裂,但那段充满激情的音乐岁月依旧在粉丝心中挥之不去。纵然生活再具风雨,海阔天空依然存在,那是属于黄家驹的音乐灵魂,永远铭刻在每个乐迷的心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